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项目信息>民族文化研学


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

2024.09.26 18:47

徽州,简称“徽”,位于新安江上游,古称歙州,又名新安,宋徽宗宣和三年(公元 1121 年),改歙州为徽州,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,统一府六县(歙县、黟县、休宁、婺源、绩溪,除婺源今属江西省外,其余今皆属安徽省黄山市)行政版属相对稳定。1988年7月,地级市黄山市正式成立,辖三区(屯溪区、徽州区、黄山区)四县(黟县、休宁县、歙县、祁门县)和黄山风景区,
共面积约9807平方公里,总人口约133万。

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,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,有“无徽不成镇”、“徽商遍天下”之说。徽文化已成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。建筑是文化的载体,是一定历史文化时期的产物。徽派建筑主要来源于徽州文化。徽州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国占据一席之地,首先离不开本土一批优秀文化人才的杰出贡献。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00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01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02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03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04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05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06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07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08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09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10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11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12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13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14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15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16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17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18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19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20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21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22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23.jpg

研学之安徽【归园田居、水墨黄山】—古徽州建筑之美、大黄山地质变迁研学营_24.jpg